可观可感,尽在掌握——林国华的玉雕创作哲学

发表时间:2023-05-16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正道拍卖


 

       玉雕作品在视觉之外,也是触觉艺术,尤其手把件作品,对于手感的舒适度有着极高的要求,因此在创作维度上便多了一层。在此基础上,一件作品能否被时时把玩,禁得起细细品鉴,则是一种综合考验。简言之,手把件作品既要保证作品的观赏性与实用性,同时在艺术鉴赏与审美趣味方面更要保持高水准,如此才能久看不厌,把玩不尽。

 

       本次向大家推介的两件手把件作品来自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林国华,林国华秉承家传,练艺创业于福州,发展成熟于上海,经过近三十年风雨历练,成功跨界寿山石雕与和田玉雕刻,已然成为业内翘楚。其玉雕创作多精选红皮白肉的和田玉籽料,擅长随色赋形,借色入境,立意巧妙,刀法干练,精于圆雕、浮雕与薄意雕等技法,追求“天人合一”的艺术风格。
 

       在林国华的创作中,选料的考究一向是其创作的重要特点,他青睐于红皮白肉的和田籽料,立足玉石天然形貌特点,进一步发掘、演绎,通过别出心裁的创意巧思,展现玉石自然之趣与人工之美的创意结合。对于皮色的个性化解读与趣味性演绎,往往成为其作品的点睛之笔,同时也是其玉雕艺术风格的重要构成。


 

林国华  和田玉籽料禅意把件

6.2x2.8x2.5cm76.5g

 

       作品《和田玉籽料禅意把件》是林国华的风格之作,作品取上佳和田籽料精细雕刻,玉石设色分明,大片浓艳皮色光彩夺目,白肉玉质细腻,洁白无杂。作者依形构图,以浮雕技法刻画一尊罗汉形象,罗汉侧面而坐,手持佛珠,默然诵经,整体侧面示人,简洁流畅的线条刻画出身形与体态,同时细细雕琢五官与神态,观之立体生动,自然传神,繁简结合的手法令一尊充满悲悯的罗汉形象破石而出。罗汉身前炉烟袅袅,浮动而升,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寂静超然的氛围。


       另一侧大面积皮色完整而现,色泽天然浸润,如一支蓬松的红羽,又如夕阳浸染的斑驳山石,明媚热烈的气氛与罗汉寂静超然的气韵形成鲜明对照,仿佛一种隐喻,禅意顿生。玉石瘦长形制,盈手可握,形色俱佳,意境幽远,观之令人心下平静,悠然宁和。

      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多福、多寿、多子被视为一种朴素的美好追求,据载“福寿三多”典出《庄子·外篇·天地》:尧观于华封,华封人祝曰:“使圣人寿,使圣人福,使圣人多男子。”后民间多以佛手、桃子、灵芝等自然意象象征多福、多寿、多子,并由此演变成一种图案纹样,也成为玉雕创作常见的题材内容。

       作品《和田玉籽料福寿三多把件》便以此为题材,整件作品以和田独籽雕刻而成,作者依势取意,巧妙构思,大片浓郁皮色经妙手点染,幻化为一只佛手, “手指”卷曲的形态与色泽深浅过渡,真实自然,几如天成。


林国华  和田玉籽料福寿三多把件

5.2x3.8x3.2cm 88g

一侧桃子饱满圆融,饱满的块面与流畅的线条生动勾勒出桃子的自然形态,圆雕与镂空雕技法的运用,在增加作品空间感的同时令造型更显立体圆融。

俏色叶片点缀其间,红白相映令视觉更显灵动跳跃。一枝灵芝旁逸斜出,沉浓色泽自然天成,栩栩如生的形态演绎出饱满旺盛的生命状态,象征如意长寿。

此件作品从玉石形状到色泽分布均呈现出不规则的特点,这种形貌特点被作者以巧思化解,借个性化的创意与象征福寿三多的自然意象相结合,加之纯熟的工艺,在充分展现玉石表现力的同时,也彰显作者充满趣味性的创意能力与非凡的解读能力。


 

手把件作品的创作受制于形制大小与手感要求,另一方面由于时时把玩的需求,又对表现内容与审美趣味有着极高的要求。



人久看不厌,把玩不尽。林国华的玉雕创作,从视觉艺术与触觉艺术的角度出发,着意于玉石特征与创作意象的巧妙结合,借自然与人工的碰撞构建新的想象空间,在达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同时实现可观、可感的作品需求,令


分享到:
文章评论
暂无评论
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