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玉交错,天作之合——金银错的装饰美学

发表时间:2022-08-04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正道拍卖

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传统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,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,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中,车马器皿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可见金银错工艺的装饰图案。金银错工艺精细,通过在器物表面上绘制精美图案,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,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,而后打磨平整,抛光磨亮。如此复杂的制作过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,同时耗时耗力,但成品精美绝伦,因此极受欢迎。

中国玉石雕刻大师  张振兴  

和田青玉错金团寿纹十八子念珠

珠子直径20mm  总266g

款识:兴

 

及至清代,金银错工艺开始应用于玉雕中,能工巧匠们将其与痕都斯坦玉器相结合,通过这项绝技探索玉石与金属材质之间的碰撞与融合。然而,伴随着清末国力衰颓,玉雕行业日渐凋敝,加之这项工艺难度太大,且无法大量生产,因此传承者寥寥无几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市面上甚少看到金银错工艺作品。

 

在当代玉雕中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是金银错工艺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,其创作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代表,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将当代金银错工艺提升到新的高度,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。

 

作为马进贵的嫡传弟子,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振兴在马进贵大师的指导下,进一步创新发展、传承发扬了金银错工艺。


金银错工艺在玉雕器皿中的运用最为常见,此次向大家推介的作品《错金团寿纹十八子念珠》则是金银错工艺在玉雕饰物中的表现。对张振兴而言,金银错玉雕器皿更考验造型与装饰之间的关系,两种材质通过金银错工艺进行一种新的视觉构造,在庄重大气之余亦见灵巧精致。与之相比,饰物类作品则更为精巧玲珑,细节处需更具巧思,金银错工艺的运用不仅是锦上添花,而是通过装饰语言赋予作品新的生命。


十八子念珠,顾名思义,由十八颗圆珠串联而成,由佛珠演变而来,属佛珠的一种。既可戴于手腕、把玩于掌间,也可悬挂于衣襟之上。古时十八子手串多采用珊瑚、翡翠、玛瑙、碧玺、蜜蜡、水晶、绿松石等名贵材质制成,不仅富有装饰效果又便于携带,因此是宫廷富贵人家非常喜欢佩戴的装饰物,也是礼佛之人比较推崇的计数佩戴之物。


此件作品由十八颗同等大小的玉珠串联,玉珠颗颗饱满,玉质坚实,温润有光。每颗玉珠前后两孔装饰以莲花纹,线条婉转流畅,意态柔美,正中四组寿字纹,玉珠东南西北四处各一组,十八颗玉珠莲花纹饰连成一串,寿字纹饰对称布局,整齐有序。


十八颗玉珠取和田青玉材质,玉质细腻,油性佳美,更为难得的是玉珠直径达到了20mm,富贵大气。玉珠色泽深邃,沉浓似墨,辅以金丝镶嵌,典雅庄重,雍容华贵。佛头与佛塔相连,下坠一颗红玛瑙,坠角分别装饰七颗绿松石,红绿色泽明丽悦目,与黑金形成鲜明对比,营造出明快跳跃的视觉观感。


此件作品并未完全依循传统形制,而是省去了传统十八子中金刚杵的部分,同时简化了背云的设计,取代以更加简洁的造型和工艺。通过淡化佛教色彩从而强化其作为饰品的设计功能,由此更加贴近当下的审美喜好与需求。


与此同时,作者通过金银错这种古老的工艺,将不同材质相结合,在如此狭小的弧面空间上绘制纹饰,进而开槽,将金丝嵌入粗细深浅一致的凹槽中,每颗玉珠上的纹饰精致严谨,丝毫不差。由金银错工艺塑造的审美特质,既是对传统工艺与玉雕饰物之间的探索,也是对传统纹饰美学的创新表达。


分享到:
文章评论
暂无评论
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