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拍新风向:《国家宝藏》如火如荼,“人民宝藏”蓄势待发

发表时间:2017-12-12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正道拍卖



 

        今年正道秋拍正赶上《国家宝藏》热播,该栏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大江南北,堪称近几年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。


 

        一个文博类节目如此备受追捧,包括先前《了不起的匠人》、《本草中华》等纪录片的流行,释放的信号很明显,那便是传统文化的复兴。
 

 

      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,国民的文化自信也随之增强,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完全可以断言,在未来的几年,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符号一定会引领世界潮流。
 


 

         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外部环境下,北京正道2017秋拍平稳收槌,落槌价为1699.7万元,成交率为55.8%,从成交结果来看,也着实出现了一些新变化,不禁让我们对玉雕的未来充满信心。

 



“新一代”崛起

        本次拍卖会总体成交金额与春拍乃至于去年相比,大体趋于平稳,一些新买家的加入,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活跃度,玉雕拍卖市场的客户群体较为稳固,忠诚度较高。


        从结果来看,名家的号召力依然不容小觑。当然,这种名气是实实在在建立在作品的质量上。
 

 

        真正的藏家经过近些年市场的培育,已经具有极高的审美,他们对于原料质地和作品艺术性的判断异常准确,并不完全以作者的名头作为唯一评定标准。


 

        占据正道秋拍成交额第一位的拍品是樊军民的《相忘于江湖》摆件,这件作品在预展时即受到多位藏家关注,最终以388万元落槌,被神秘买家收入囊中。
 


        此次拍卖,樊军民作品的整体表现非常抢眼,而林国华的作品表现亦为不俗,《自在观音》摆件仅以八万元的差距屈居于后,落槌价为380万元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综合来看,成交价高于50万元的拍品,基本以摆件为主,数量相当于把件的两倍,说明除了作者的艺术造诣之外,玉料在玉器的价值评判标准里依然具有重要地位,毕竟摆件的体量更大。

        另外,黄罕勇的作品表现也可圈可点,作品《鹿鹤同春》把件以近百万元的成绩落槌。

        虽然成交额优秀的这些作品的创作者都是玉雕圈再熟悉不过的面孔,但细究下来,却还是有值得关注的亮点。

        这些玉雕创作者都是偏于年轻的“新一代”,基本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行业,发展至今,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。

        市场以再明确不过的事实宣告,相对年轻的创作梯队已经渐渐开始掌握话语权,赢得了整个收藏市场的认可。


 



线上——希望的田野

        还有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,虽然拍卖总额趋于稳定,但是藏家的结构在起变化。

        相较于线下,线上竞拍价格诚然偏低,好的一面却也显而易见:来自于线上的藏家人数在稳步上升,并且年龄似乎也要偏低一些。

 

        北京正道自2015年就开启玉雕同步拍卖之先河,其目的恰恰也是希望将更年轻、更广阔的用户群培养起来,这几年下来,事实证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
        线上的传播面广、传播速度快,交易手段越来越安全和简单,优势以及发展空间显而易见。目前线下是主体,但线上的未来不可估量。

       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,尤其在小件作品领域,如果现在没有培养线上客群的意识,将来一定会处于被动的地位。

        线上的藏家对于题材的接受度也更大,品质出众、题材新颖和价格合适三种因素对于线上的藏家具有天然的吸引力,如果进一步扩充流量,将用户群扩大,成交总额增量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大大加强。

        最后,感谢每一位藏家对于正道的支持,是你们,成就了我们的今天。

        正道坚信,有大家的陪伴,有我们的不懈努力,当下我们走过的路,每一步,都会很坚实。

        而本次拍卖的这些新现象,以及它们在今后必然造就的局面,都让我们对未来更加期待,明天一定会更好。

分享到:
文章评论
暂无评论
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