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军民谈其玉雕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

发表时间:2017-03-22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正道拍卖

编者按本期摘编自中国玉雕大师樊军民在“斑马公开课”上的讲课内容,讲述了他在玉雕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,以及对玉雕创作的一些看法,值得我们学习。

 

      最初我刚学玉雕的时候,20岁左右,看到北玉那些老先生的作品,真的是很佩服。当时就觉得技术是最大的问题,一定要学到、钻研到最精妙的技术,像王仲元的虾盘,潘秉衡的薄胎炉。掌握高超的技术是我当时追求的最高目标。但是技术到达一定程度以后,就觉得遇到瓶颈了,反而觉得没方向了。

 

樊军民  和田玉籽料蓄势把件
7.7×5.0×4.2cm  187g

 

      所以第二个阶段,我就开始追求像,找形式的变化,不断地变换牌型,不做重样的东西,最后你会发现在形式的层面打转转,你会觉得很累,结果又遇到瓶颈了,很纠结。这个时候你还能做多像呢?比如说你临摹现实中的一匹马,毫发无错,你画的很极致,很像,但你超越不了现实中的那匹马,你的空间是有限的。

 

      第三个阶段我就在观念层面有所思考,也就是近三四年的时间吧,努力追求一种意象的表达。观念是什么呢?其实就是每个人思考的方向。不光要思考,还要有方向,朝哪个方向走,很多人也思考,但是他在原地打转转,没有方向,走了十公里还在原地。

      我这几年正在尝试意象的表达。中国很多的艺术形式主张写意,“意”字就是感觉上的东西,精神上的领会,很抽象,说不清楚,只可意会。

      艺术是要表现的,而不是简单的再现,艺术是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的介入。所谓“形简意达”,造型拿捏住,劲儿不能完全释放,但还能传情达意,使人意会。
 

樊军民 和田玉籽料观音牌

北京正道2016秋季拍卖会拍品

      艺术创作要解决两个问题,一是做什么,二是怎么做。一个是方向的问题,一个是如何表现的问题。做什么其实方向很多,但一定要找到自己个性的方向,这样作品之间才没有可比性。俗话说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,艺术属于文,没有谁第一、谁第二,各有各的方向,没有可比性。因为每一件有个性的作品,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,它体现了作者独立的人格。

      不同方向的作品,大家互相欣赏,我觉得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创作环境。但是你的作品没有自己的方向,与别人的作品是相同的方向,那就有可比性了。比如启功先生的字写得很好,你模仿他的字,模仿的再像也超越不了他,哪怕是你的字比他写得更好更有技巧,但是你还是超越不了他,因为他有创造性。

 

樊军民 和田玉籽料有凤来仪佩

6.5×6.0×1.4cm  112g
 

      创作不能搞得玄之又玄,其实说简单也简单,它有一些规律是相通的,创作就跟我们小时候写作文一样,老师教你写作文的方法就是要有主题,要有变化,要有对比,还要有节奏,适当夸张,这几个基本点你做到了,你的作品就很有意思了。
 


 

      还有创作要做到两点:一是不装。所谓不装,就是不刻意,不端着,顺势而为,最好的设计就是看不出设计痕迹的设计。关键是在你主观上的感悟能力,你装不装直接影响到你的作品。
 

      还有一个就是不比,不比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,很多的烦恼都是比出来的,比什么呢?自己做好自己的事,自己找自己的方向,自己搞自己的创作,不要关注别人的。
 


      你做好了,大家自然会关注你,所谓君子立名,和而不同。
 

樊军民 和田玉籽料九天揽月摆件

北京正道2016秋季拍卖会拍品

      樊军民:中国玉石雕刻大师,新疆职业大学宝玉石专业学科带头人,被新疆工艺美术协会、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新疆珠宝商会共同认定为“新疆玉雕第三代传承人”。其作品多次在“天工奖”“百花奖”等专业评奖会上获奖。

 

分享到:
文章评论
暂无评论
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