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两只手,抓名抓利还是雕玉?

发表时间:2020-12-24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正道拍卖

        酝酿许久,我们打算正式开启于泾推广月。

        于是,这篇文章不仅成了于泾项目的开篇,也理所当然成了整个正道“致敬大师”项目的始基。

        不可避免地,这次论述的“议题”除了于泾之外,更有一些宏观层面对于行业的论断。而把大师们置于更广袤的语境中进行梳理分析,相信也更加贴近真相。不过所有这些,都是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。

 



于泾 和田玉籽料送子观音山子

23.7×9.4×21cm  2632g  

于泾 2001年作品

 

        为什么要在市场行情并不明朗的当下大费周章开启这样的传播?时事越是艰难,榜样越有力量。

        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和文化机构,借着网络时代的便利,做这个事情,我们多少也算尽点义务。

        为什么要从于泾开始?缘起很简单,秋拍的时候,受一些藏家委托,让我们帮忙找找他的作品。也因为这个要求,促成了秋拍《尽精微、致广大——于泾代表作品特展》展览的落实,更进一步触发了我们成体系宣传大师、致敬大师的愿心。

 

        当下的市场环境,为什么于泾能被藏家集体点名?释放了怎样的市场信号?于泾的作品并不是“潮流派”,价格也不讨喜,这个多少有点反常的“需求”引发了我们的好奇,我们试图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。



黄金时代

于泾何以成为于泾

        扯远点,需要从整体环境谈起。

        近几年,大家一直在发问,现在的行情为什么这么差。这个问题不用思考得很复杂,答案再明显不过,因为大家没用心。
 

        还有一个大家不愿接受的现实,行情好与坏永远是相对而言的。无论是对创作者还是对商家而言,你的差不代表别人也差,再差的时候,也有人不愁市场。至少,这不是于泾的烦恼,行情好与坏跟他的关系不大。

⊙ 于泾画稿

 

        所以,当大家遇到困惑,最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反求诸己。至于等、靠、要的思想,那就更要不得。没什么可盼的,市场不是靠盼来的。现在不努力,永远都是低谷期、寒冬期。
 


        没有因,哪有果?哪有那么容易的好市场。礼品市场全面萎缩之后,消费者真金白银买玉,图投资也好,图乐趣也好,没有哪一个是真的傻子。

        以前没用心,有市场红利在。现在红利过了,自然不会那么风光。就像潮水褪尽,瞬间便能知道谁在裸泳一样。

        靠运气的手艺人,不会一直有运气。运气对于有志向的人,那是加持;对于一般人,那可能是迷药,迷着迷着便一生蹉跎。

 


        红利从何而来?为什么当代玉雕能有2000年左右的黄金年代和巅峰时刻?别以为那是空中楼阁。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,那其实是七八十年代人的努力沉淀造就的结果。

        任何人的命运,都是和时代联系在一起的。前面说当下很多人不用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