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伟滨 河磨青玉千古余音觚

图录号:2161
质地:
尺寸:26.6×13.7×13.7cm 1277.6g
参考价:估价待询
成交价:暂无
拍品介绍:
这款玉觚选用上等河磨青玉雕琢而成,玉质莹润细腻,色泽典雅凝重。口部向上呈喇叭状,颈部细长,腹部微鼓,高圈足。觚体周身遍布商周古典纹饰,阴阳刻相结合,刀法纯熟流畅,整体风格浑然一体、端庄工整,古朴大气中又不失精致文雅,将玉材之美和工艺之美的结合发挥到极致。 河磨玉产于岫岩,是透闪石的一种,与和田玉成分相当。它的质地细腻,色泽纯正,是玉中上品。历史上红山文化的玉器就多以河磨玉为材料,它也为中华文明的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。多少彪炳千秋的中华儿女,披盔戴甲,身佩玉饰,驰骋于辽阔大地之上,引领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。而后,河磨玉沉寂了数千年,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被重新发现和使用。然而,这种玉材并未被现代玉雕大师所重视,一直没有高品质的作品出现,河磨玉的创作始终处于低层次状态。当玉雕大师倪伟滨先生接触到这种玉料时,他充分认识了河磨玉的价值,决心将它的材质之美发挥尽致,并在材料美的基础上,展示出当代玉雕的作品美。为了表达对河磨玉深刻传统的尊重与探求,他借鉴中国传统器型“觚”的形制做成了这件作品。 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,后又演变为用于祭祀、陪葬的礼器,多为青铜所制,主要盛行于商周时期。其基本形制为长筒状身,大喇叭形口,斜坡状高圈足。宋代之后多作为陈设器,常用来作为插花的器具。红楼梦第三回中,林黛玉进荣府所看到的陈设中就出现了觚的身影:“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,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——觚内插着时鲜花卉,并茗碗痰盒等物。”西周以来觚多长身细腰,体态婀娜有如美女,所以也有“美人觚”之称。商周盛行的许多器物形制在丧失礼器功能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觚仍然能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并广受喜爱,很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其清峻典雅的姿态。 觚的优美形制在这件作品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,以向内弯曲的线条为基础,达到挺拔的造型形态效果,有一股蓬勃向上之气。然而倪伟滨先生并非简单重复古人“觚”的形制,而是创造性地制作出了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。“觚”有棱角之意,而倪伟滨先生在设计中增加了圆的曲线成分,线条造型润中见锋,整体上给人一种既方正刚烈又圆润优雅的美感。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除了造型新颖、设计巧妙以外,还应该给予观赏者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精神上的震撼力。这件作品的整体结构正是遵循了这一美学法则。融汇的曲线勾勒出刚健劲拔的姿态,具有体量感的大器型也给作品增添了气势。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氛围由表及里融入作品内部,形成了作品的张力和灵魂。 这件作品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造型上,纹饰上也着意求新。纹饰采用了商周时期流行的回纹和云纹,满布器表,使观赏者产生一种循环往复、连绵不绝的装饰感受。同时,在器体上方使用三角形留白,在重复的纹饰模块之间进行一定的间隔,使作品产生一种舒朗畅达的韵律美感。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方法,传统绘画中经常利用留白来营造出“虚实相生,无画处皆成妙境”的意境。这种方法在此作品上的运用,同样简洁有效地提升了作品的情调和品位。传统的回纹具有庄严古朴的肃穆之感,这件作品的纹饰经过现代化的重新加工处理后,在规整秩序的轮廓框架中又增添了活泼流畅的灵动感。这样的纹饰也与此作品昂扬向上的器型相呼应,突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。 这件作品融入了倪伟滨大师对高古玉器的独到见解,以玉为载体加入中国传统造型元素,并运用现代美学原则做出相应变化后,融会贯通设计而成。它继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智慧,能唤起观赏者内心深处对传统艺术的敏感与尊重。倪伟滨的玉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,他始终秉承着这一根源,在传统文学、历史、宗教等方面得到启发,从中提取元素融入创作,同时也积累形成了极具魅力的个人创作风格。他对传统的高古玉器风格的继承中又有所突破,其中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境,又有时尚简约的现代设计元素;不仅强调了传统的文化内涵,还善于利用传统特色来表现当代的精神理念。 这件作品题材和纹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征,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底蕴,是中国传统工艺博大悠久、丰富精湛的写照和再现。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长期发展,以高度概括的视觉语言,传达出特定的信息,是民族文化各方面凝聚统一的具体体现。玉文化源远流长,玉雕在现代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天然优质载体。现代玉器制作者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、融会贯通,在传承古典美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,就能创造出独具神韵的作品,同时也就具有无可取代的艺术价值。
相关信息:
文章评论
暂无评论
发表